為何很多人練琴練到負傷,甚至造成生活困擾,依舊還是想要彈鋼琴呢?
好比在愛情中跌跌撞撞、肝腸寸斷,依舊還是要談戀愛?
最近許多國際學生都是因為彈琴受傷來上課,有些更是長期就醫,或是傷痛已經影響日常生活。
我們可能以為彈琴受傷是正常,就像愛情滋味酸又甜,也可能以為只要 #再更認真練習就會有所突破,可是有時你等待的那個人,從此不再回頭。
「千萬不要練到受傷」這是最強烈的忠告。
一旦受傷,表示運作方式出了問題,你不可能藉由更多練習來挽回;一旦肌肉開始纖維化,上半生為鋼琴所做的努力將付諸流水。
我們可以看到運動選手在競賽中途嚴重受傷,靠著毅力完賽,獲得了掌聲與尊敬,但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於是越來越多專家呼籲,沒有必要硬撐,因為一時的掌聲不能喚回健康,而人生的路還很長。
很多人彈琴手痠時會認為,只要更用功就能克服,或是再彈個幾年就能夠熟練,這是有可能的,但效率極低,你可能花費數年才前進一點點,以為鋼琴技巧這麼難,這樣就算有進步了.......
肌肉受傷通常需要休息來恢復,但學鋼琴之人有許多壓力,想要趕快練起來、要應付考試、要準備比賽,音樂會在即等等,這些都無法讓人休息,於是肌肉開始用疼痛來警告我們,但我們仍義無反顧忍痛對抗。甚至,傻呼呼地用受傷來榮耀自己的意志力。
雖然可以就醫,但因操作方式沒有改變,休息一段時間後回來彈,又開始痛。
大家似乎找不到方法,進而默默接受這一切。
其實百年前涅高茲跟後來的霍洛維茲已經找到化解技巧跟放鬆演奏的方法,但應該精髓不再(霍洛維茲則是不傳),否則我們不會把彈琴受傷視為理所當然。
「不要彈到受傷」,請把這句話放心上,確切地說是:#「受傷是沒有必要的」,當大家在第一步就選擇用力時,那麼,放鬆就越來越遠,技巧就越來越難,當你覺得蕭邦練習曲很難時,正提醒你一路上都不曾真正放鬆演奏過。當鋼琴家提到受傷這件事,千萬不要認為鋼琴家都受傷了,我當然也會受傷,每個人有自己的狀況,但前人已完美示範放鬆演奏帶來的效益,你一定可以在蕭邦練習曲跟其他困難樂曲中獲得這個效益。
我們可以帶你走上這條道路並讓你親自証明,但在這之前需要扭轉觀念,不要再認為彈琴受傷是正常。
從這一刻起,讓眼前風景開始轉換,你將重新看見蕭邦練習曲。
Dawson L.